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 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顾华详
2024年08月29日《青海日报》第5版:青海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场活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顾华详。本报记者 魏爽 摄
本报记者 魏 爽
在这片海拔高地、精神高地,共同向信仰和真理致敬、与历史和未来告白,倍感荣幸,深受鼓舞……8月28日下午,在青海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场活动理论界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共同分享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真知灼见。如何持续加强“两弹一星”精神学术研究工作,积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转化为具有时代特征、富有影响力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如何推动“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青少年“筑基”工程走深走实?就此,记者专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顾华详。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这24个字,是‘两弹一星’参研者创造的伟大精神财富,更是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顾华详认为,党史是最生动的教材。在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肩负起时代重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铸魂,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落实党中央发布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探索将“两弹一星”精神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内涵与党中央要求结合起来,丰富和赋予“两弹一星”精神新时代的内涵,引领和激励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再接再厉,把热爱祖国的热情、无私奉献的激情;自力更生的志气、艰苦奋斗的斗志;大力协同的意识、勇于登攀的干劲进一步激发出来,把“两弹一星”精神转化成新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推动青海、推动西部大开发不断取得新优势,取得新成效。
“怎样把好资源变为‘活’资源,那就是深耕红色富矿,深‘挖’红色故事。如今,越来越多纪念馆、陈列馆、教育基地等运用新技术、新创意、新表达,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传播革命火种。”顾华详说,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基因库”,能够让我们党的红色历史鲜活起来,将红色基因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对于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围绕研究出版、展览展陈、文艺影视、社会宣教、思政研学、旅游文创等,通过文艺党课、特色活动等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浓厚氛围。
“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就应更加深入开展以‘两弹一星’精神引领青少年‘筑基’工程的研究。”顾华详表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之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抓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深入落实,特别是扎实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尤其需要“两弹一星”精神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赓续与大力弘扬。应加强学校爱国主义课程建设,创新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增强融入的影响力与针对性;要系统整合思政育人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融入的方式方法,促进“三全育人”协同发展;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觉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政治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要坚持深化思政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推进和优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突出评价机制影响耦合的效果和质量,持续推出更多重量级的思政教育成果,为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服务,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党史研究的力量。
《青海日报》2024/08/29 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