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组织工作
  4. 基层组织建设
  5. 农村
  6. 详情

阿勒泰地区:党建“一子落” 治理“满盘活”

日期:2024-10-29
来源:党员之友
【字体:

阿勒泰地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着力增强边境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抓好联建共建,合力固边兴边,不断提升边境治理水平。

组织建设“一盘棋”。健全完善边境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扩大组织覆盖面、建设过硬队伍,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抓组织聚合力。合理优化党组织设置,健全完善“牧业党总支—片区党支部—牧业点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按照农牧民党员实际情况组建临时党支部(党小组)、确定党员中心户,夯实边境党建根基。建立县级领导包联牧场、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乡镇干部包片管理、村“两委”和驻村干部上门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强化边境党组织功能。抓网格促覆盖。依托乡(镇)牧业办公室、边境警务站、幸福驿站等场所,以相邻的冬窝子、夏牧场、春秋放牧点等为单位,设置管理网格,组建“马背网格员”队伍,构建“枝叶分明、脉络清晰”的管理服务网络,实现网格员联系服务农牧民全覆盖。抓队伍强带动。深入开展“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志愿服务、公开承诺践诺、联系群众等工作,引领农牧民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聚焦建设“四个合格”党员队伍,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成立党员突击队和党员服务队,引导牧区党员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固边兴边。

共建联建“大合唱”。坚持警地、兵地党组织联建联动,整合辖区力量,强化协调合作,构建起双向奔赴的边境“大党建”格局。强化协作共建。推行党组织联创联建,指导基层党组织与边境派出所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建立组织联建、党员联育、活动联办、服务联手、安全联防“五联”工作机制,推行党课同上、党日同过、党务同办、大事同议、制度同建“五同”模式,凝聚边境党组织合力。合创党建品牌。以合力打造党建品牌为抓手,促进交流成果提升,联合驻阿移民管理机构,持续深化“雪都边关筑堡垒”党建引领工程,聚力创建“守边固防党建带”,成功打造“白桦林景中警”2个试点品牌,合力完成天下第一白桦林和醉美白沙湖2个景区“游客服务党建网”基础建设,不断激发边境党组织活力,增强边境党建品牌引领作用。共享教育资源。整合党性教育培训资源,共同挖掘红色文化和打造红色基地,促进兵地党员干部教育融合发展。深化“西北第一连”屯垦文化展览馆、龙珠山地道等18个兵地党建现场教学基地常态化协作,打造兵地双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前沿阵地,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700余场次。

稳边固边“一股绳”。坚持党的建设嵌入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各方面全领域,持续提升党建引领能力与水平,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全面推行“边民公约”“边民积分制”,由县(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统一制定“边民公约”,建立群众积分制管理办法,依托“石榴籽”服务站设立“积分超市”,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预算不少于1万元用于积分制奖励,结合实际设置孝老爱亲、环境整治等5类18项积分细则,鼓励党员群众通过行动积累积分换取生活物资,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热情。汇聚综合治理合力。持续推广阿勒泰地区“乌伦古经验”,推动乡(镇)矛盾调解中心、乡(镇)法庭功能向边境一线延伸,统筹县乡法律顾问、牧业办公室、林管站等各支力量,组建“草原法庭”“毡房说事点”服务平台44个,矛盾调解队伍135支,今年以来解决矛盾纠纷662件,不断提高边境地区矛盾化解成效。提升便民服务能力。建立牧业专班干部、村干部、党员中心户包联户工作机制,推行牧区服务“轮流坐班代办、零散牧业点跟办、片区牧业区域集中约办”工作法,组织党员干部在牧区集中开展轮流坐班代办服务,帮助牧区群众办理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草原补贴等服务事项,形成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高效治理格局。